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

「書」雪舞者 / 謝爾蓋·盧基揚年科 (Sergey Lukianenko)著,陳翠娥 譯

非常感謝朋友I借我這本書,而且我一借就是半年(壞。
終於壓在他要回台灣的前一天看完.....
這本書不是不好看,相反的,比我想像的要好看好多倍!
只是怎麼說呢,太久沒看書的倦怠感加上生活面臨的壓力,嗯沒錯就是如此哈哈哈



故事簡介(取自書的封底):
這不是一個故事,這是正在發生的未來。
那一天,奇克列依的父母,決定用他們的命,換他的生存。
奇克列依心痛無比,決定離開這個必須生活在防護罩下的礦星。
幾經波折,又差點賠上大腦,他來到新科威特星球,還認識了法格騎士(類似於星際大戰的絕代武士)正當他以為自己找到新故鄉時,此地居然受到催眠攻擊。
而後他被賦予重任,來找出催眠的真相。他究竟是被真心所託,抑或是被利用的餌?被徹底洗腦的人們寧可繼續過著假象的安逸生活,還是擁有選擇的自由?



雷雷雷 ====大暴雷小心慎入====雷雷雷




其實我看了序章就哭了,
書底的推薦說,第一句就立刻抓住注意力還牢牢地鉤緊不放時,我還在想説哪這麼浮誇。
“那天,我父母決定結束生命,動用了憲法賦予的死亡權利。”
但我哭的點並不是這句聳動的開頭,也不是那無能為力且無法改變的事(父母過世)
而是當主角被告知這件事後,他呆愣的不知如何反應,難受的接受父母犧牲自己讓他能夠存活下去的決定,並驚覺自己竟然在回憶父母,彷彿他們已經不在人世的時候。
“我再也無法獨自待在房間裡。我跳上床,擠到爸媽中間,將頭埋進媽媽的肩膀開始啜泣。
媽媽跟爸爸不發一語,只是抱著我,輕柔地撫摸我。我立刻了解,他們都還活得好好的,但期限只到明天早上。”

奇克列依無法忍受繼續在這個氧氣需要配給、天空一片橘黃的星球上生活,於是他決定去當太空飛船的計算模組員,這個工作的風險非常高,可能導致腦神經受損、反應遲鈍。
飛船上的工作人員早就識破奇克列依的企圖(一抵達某個星球後就逃走),但還是心軟的放走他在新科威特生活。
奇克列依認識了新朋友黎昂,也因緣際會的幫助了法格騎士,在新科威特被雪霜星球進行慛眠攻擊時,法格騎士帶上奇克列依和黎昂逃到阿瓦隆。
黎昂的狀態不太好,他受到了一些催眠的影響,導致他的應對能力被封鎖。
奇克列依在阿瓦隆與朋友遊玩時,不小心掉入結冰的湖裡,所謂的朋友們卻膽小怕事,只顧自己的回到岸邊,祈禱事情趕快結束就好了。而黎昂在此時恢復神智,在冰上匍匐前進救了主角。原來黎昂被催眠時,做了一個如同一生的夢,夢醒後他什麼都不在乎了,似乎什麼事都不重要,直到奇克列依掉進湖中,他才驚覺,這是不對的,這件事不應該發生,奇克列依有危險得去救他。

“當人們想要彼此互相幫忙,或是成為好朋友時,應順其自然,不是因為要彌補過錯或是行善。這一切都不需要理由,就像道德和法律的關係。人們制定法律,規定人們什麼可行,什麼不可。無論法律立意如何善良,都透露出人們不願規矩生活的劣根性。”

“法律牽絆了道德,我們不再知道如何用心思考,只會用頭腦思考。甚至還強詞奪理,說心只會感覺,無法思考。但這不是事實,心同樣會思考,只不過方式不同。”

“微不足道的自由......但仍是自由”

“人類的歷史好比在雪上漫舞。人類千方百計希望自己看起來美麗動人,即使不為特別的理由,你了解嗎?就像芭蕾舞者在雪上慢舞一樣。雪地冰冷詭譎,隱藏致命陷阱,但即便如此,你都必須翩翩起舞,舞出自己最耀眼的生命,儘管備嘗辛酸與煎熬。因為倘若不這麼做,便只能在雪地上受凍,永無翻身之日。”

“私人情感好比雙面刃。人類不是機器人,我們會產生正面與負面的情感。然而,人類有好多災難正是由這些所謂的「私人情感」所引起的。”

後來,奇克列依收服了一隻電漿鞭,他和黎昂被賦予重任,回到新科威特調查催眠的真相。
差點被當成雪霜間諜而結識了山中的「兇猛團」(前女子嘻哈舞團),到了城裡之後,除了大家非常盲目的支持女總統與反對帝國之外,一開始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對勁,人們似乎還特別友善,他們找到黎昂的父母,告知他們預先想好的謊言,原以為會被痛罵一頓,大家卻回敬你一碗心靈雞湯,不禁打了個哆嗦。

“黎昂的媽媽與先前判若兩人,所作所為不符合本性。或許他現在比先前更善良,更懂的關懷別人,不過這種改變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。她的改變是人工改造的結果。”

“他們的行為舉止與電視連續劇中的人物如出一徹。”

“爸媽為了你自我犧牲,好讓你生活如常;或是他們完全變了個人,讓你覺得生不如死。”

他們見識到女總統洗腦的威能,也發現被鼓譟的群眾可以做各種出失控的事。
後來被賦予暗殺億萬富翁父女的任務,受到威脅、內心天人交戰的掙扎,迫於無奈的無助感。期間也不禁懷疑,事情到底為何演變成這樣,是不是有什麼隱情自己不知情。

“我登時理解父母動用死亡權利時的感受。那不是死胡同,而是一條走廊,你可以選擇往前走或往後走,向前走很可怕,回頭走卻又令人感到厭惡,這股厭惡感強烈得迫使人寧願選擇面對死亡的恐懼。”

“當一個人成為你的朋友之後,你也應該關照對方,即便他比你強壯、聰慧,甚至犯了錯。在礦星上,當媽媽與爸爸決定自我犧牲時,我們當時應該待在一塊,即使最後被迫離開防護罩區。或是我至少應該表達這樣的希望,而不只是同意父母的決定。”

“如果一個青少年只是無所事事的閒晃,人們會覺得他遲早要搗亂。如果他手上拿著冰淇淋,人們只會把他當孩童看待。”

“我有股啜泣的衝動。不是哭泣,而是像小孩一般啜泣。人們哭泣是因為傷心,啜泣則是出於無助。”

與法格騎士們的重逢,讓奇克列依鬆了一口氣,但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,他遇到了艾達嬤嬤,從那兒得知了身世的真相,也得知了雪霜的野心。懷疑自己被背叛,懷疑所有的經歷都是被安排好的一場戲(像楚門的世界?),在直面所有問題後,奇克列依做出了心中的選擇。

“事實上,沒人在乎誰是當權者,沒人在乎他們是否正當取得政權,重要的是人們能夠吃飽穿暖,有遮風避雨的地方,電視上播放著他們喜愛的連續劇,街上沒有太多的犯罪。這才是人們最在乎的,只要基本需求獲得滿足,接下來由慣性和惰性接手即可。”

“行為不正當卻同時心生慚愧叫做假仁假義。”
“行為不正當卻不覺得慚愧叫做卑鄙!”

原先擔心這本書以青少年為主角會變得很YA,讓人受不了,想不到是如此的有深度哈哈哈,雖然每次看到主角說自己不小了就很想給他巴下去,自己為很大的小屁孩,就是我對國中生的定義(誤。也許正是因為主角是這種不大不小的年紀,他可以同時保有純真的想法,又能夠從經驗中慢慢成長,我在想主角總是會遇到一些貴人們,是不是也因為大人比較容易對孩子產生同情或是比較願意照顧他們。透過各種情況善惡的辯論,還有事件環環相扣而成的結局,整體來說我看得非常開心,而且不小心就引用太多句子,因為這些句子都有觸動到我的心,我想每個人的感觸也會非常不同吧!書中的角色也是不斷的在改變自己的想法,或許經歷了不同的事情之後,自己的想法也會有所轉變與成長,如果能讓心中充滿改變的希望與勇氣就好了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